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开放课题评审结果公布

2012-06-01 分享到: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开放课题评审结果公布: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年度开放课题评审结果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单位

数字土壤与资源管理方向

不同地带典型土壤的有机质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及其共性研究

潘涛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

江西丘陵低山典型红壤地区主要土壤特性的光谱特征及光谱模型研究

赵小敏

江西农业大学

黄河三角洲盐成土系统分类和遥感制图研究

周世伟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基于数字土壤制图和误差分析的数字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孙孝林

广西大学

土壤地力与定向培育方向

红壤区连作花生根系分泌物对花生青枯病菌的化感效应研究

王小兵

扬州大学

精量灌溉和控制排水对设施土壤水肥盐影响机理研究

孙怀卫

华中科技大学

大直径原状土取土器研制

 

南昌大学

土壤移动性胶体中非晶形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余光辉

南京农业大学

典型红壤区农田土壤地力定量培育技术研究

陈效民

南京农业大学

水钾耦合条件下甘薯同化物累积和分配机制研究

张辉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基于物联网智能技术的不同条件下土壤温湿度实时动态及其对脐橙生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马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退化蔬菜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朱同彬

南京师范大学

秸秆还田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品质的生物机制研究

张均华

中国水稻研究所

植物营养与高效利用方向

超级稻超高产定位施肥养分高效协同机制研究

汤海涛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黄河三角洲冬枣钾营养机制与调控技术

杜振宇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茶树氮高效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

王校常

浙江大学

土壤溶液铝形态化合物对植物中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影响机制

杨小弟

南京师范大学

温室黄瓜全生育期内根区微生物特性对土壤温度的响应

邢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土壤生物与功能调控方向

典型活性微域对土壤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刘满强

南京农业大学

秦岭AM真菌多样性及其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石兆勇

河南科技大学

模拟增温与降雨对植物群落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

贺金生

北京大学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生态化学计量学之间的关系

苑学霞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醋糟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微生物转化过程机制及培肥效果

贾俊仙

山西农业大学

土壤界面过程与效应方向

多环芳烃跨作物根系界面的传输机制研究

占新华

南京农业大学

锰矿污染区土壤-植物系统根际界面化学特征与生物效应

蒋金平

桂林理工大学

胡枝子不同品种对铜/镉的响应机制及修复效应研究

孙清斌

湖北理工学院

蓝莓耐铝机制研究

曾其龙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电子供体基质对红壤性水稻土中DDT还原脱氯影响机制研究

刘翠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水肥调控对稻田多环芳烃迁移转化影响机制研究

赵振华

河海大学

土壤矿质胶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对重金属界面吸附行为影响

李朝丽

云南农业大学

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方向

区域尺度旱地土壤有机碳演变模拟的不确定性研究

王世航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采样点布置对土壤有机碳区域预测的影响研究

张忠启

徐州师范大学

作物不同品种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适应性研究

梁晶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臭氧胁迫对水稻伤害的农艺调控途径及其机制

王云霞

扬州大学

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申双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华南稻区改良旱稻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效应评估

康定明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炭增汇及减排温室气体效应的微生物机制研究

周际海

常州大学

秸秆还田与脲酶/硝化抑制剂耦合施用对稻田CH4N2O排放的影响

李香兰

北京师范大学

南极苔原氧化亚氮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对氧化亚氮产生机理的识别

朱仁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氮磷行为与环境效应方向

洞庭湖区水稻土氮素矿化及有效氮指标研究

李文军

湖南文理学院

河南沿黄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磷库现状及科学施磷技术研究

谢迎新

河南农业大学

农田生态系统中磷素拦截与固持技术研究

方炎明

南京林业大学

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初级转化速率的影响

张金波

南京师范大学

华西雨屏区紫色土典型流域氮循环特征研究

龚伟

四川农业大学

土壤--植物微域氮素转化过程监测技术

江德臣

南京大学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硝态氮运移和对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马英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