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青促会南京土壤所小组举办2022年第二期“五色土”云讲坛

2022-05-05 分享到:

4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土壤研究所小组(简称“青促会小组”)主办、共青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委员会(简称“所团委”)协办的2022年第二期“五色土”云讲坛(总第三期)顺利举行。此次讲坛以“土壤生物和化学”为主题,邀请国内14位土壤学青年科学家分享土壤科学前沿进展,同时由杨顺华博士对科普书籍《土壤:地球的皮肤——从邮文化讲述土壤学的故事》进行了隆重推荐。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秘书长黎耕和南京分会会长李博分别致辞,对“五色土”云端交流模式和学术传播力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同时期待各位参会人员在学术交流中共同进步。青促会小组负责人叶茂主持了讲坛开幕式,青促会会员蒋瑀霁、方国东、张广斌、胡文友、李光杰和党菲主持了学术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教授以“土壤微生物种间电子转移机制及效应”为题介绍了微生物种间能量转移(DIET)理论的平台构建、机制效应、工程化应用潜力及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深远影响。清华大学杨云峰教授以“全球土壤呼吸的主控因子及微生物机制”为题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巨大挑战背景下课题组近30年关于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的探索和思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员以“高寒草地土壤碳稳定性及其调控因素”为题强调了预测土壤碳动态规律的重要性并证实了“物理化学保护假说”对碳稳定性的调控作用。北京大学童美萍教授以“水体中有害微生物高效去除技术的初步探索”为题讲解了从提高微生物吸附截流效率、便于回收、高效杀菌等三方面改良生物炭的方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袁松虎教授以“有机质在土壤活化氧气产生羟自由基中的贡献”为题分析了固相有机质产生羟自由基的效率、机理以及固相有机质和固相二价铁的相对贡献。南京师范大学张金波教授以“浅谈土壤氮转化速率的定量方法及其应用”为题介绍了土壤、植物以及同时定量二者氮转化速率的方法。宁波大学葛体达研究员以“农田土壤以碳促磷的微生物机制初探”为题阐述了高投入农田土壤中碳磷耦合与土壤功能微生物的关联。南方科技大学王俊坚副教授以“森林土壤源溶解性有机质的特征与环境效应初探”为题强调了环境扰动对土壤溶解有机质的影响和林火对水质的间接危害。浙江大学刘杏梅教授以“农田土壤重金属‘源-介质-受体’风险追踪”为题讲解了通过定性、定量源分析模型研究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的技术方法。吉林大学郑娜教授以“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作物系统的毒理学作用机制”为题分析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毒理学作用机制。浙江大学金崇伟教授以“STOP1-NRT1.1 模块调控植物耐酸胁迫机制研究”为题介绍了植物通过适应和调控土壤pH进而耐酸及耐低钾胁迫的机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员以“Reprogramming of nitrogen metabolism mediated by DST-OsNR1.2 contributes to drought tolerance of rice”为题揭示了正常和突变体DST蛋白帮助植物抵御低氮和干旱胁迫的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宝刚教授以“矿区微生物还原固定五价钒的分子机制”为题解析了微生物群落中反硝化基因对钒的还原解毒功能。上海交通大学仇浩副教授以“土壤重金属生物效应与模型预测”为题阐述了课题组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毒性预测模型以及毒代动力学等的研究和认识。

“五色土”云讲坛活动旨在鼓舞青年研究人员扎根土壤学研究。此次讲坛在线人数达1700余人,为传播土壤学人青春正能量、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