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磷(P)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养分,也是全球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然而,长期高强度施用磷肥使土壤中“遗留磷”大量积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同时,全球磷矿资源有限,磷肥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亟需探索减少外部投入、提升磷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王慎强研究员、汪玉副研究员科研团队在长江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开展了为期13年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系统评估了在水稻季减少甚至停施磷肥的可行性和生态效益。研究发现,稻田淹水还原条件下,土壤中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磷被激活,作物可充分利用“遗留磷”维持产量稳定;这一策略使周年磷流失量减少约23%。模型分析表明,若在长江流域土壤全磷含量超过0.4 g kg-1水旱轮作农田推广此策略,每年可减少化学磷肥施用7.1万吨、节约成本约1.89亿元。该研究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中验证了水旱轮作体系高效利用土壤遗留磷稳产减排的可行性,为农业绿色转型和资源高效循环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路径。
论文成果在线发表在One Earth期刊上,汪玉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王慎强研究员、南京大学袁增伟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901104)、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BK2023004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7026)等项目的资助。
水旱轮作体系周年磷肥运筹对作物产量与磷循环的影响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地址:中国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 邮编:211135
电话:025-86881114 传真:025-86881000 Mail:iss@issas.ac.cn